英特尔Q3财报:终于扭亏为盈 净利润41亿美元

当地时间23日,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于今年第三季度财报,显示公司成功扭亏为盈,结束了长达六个季度的亏损期。这份财报也是在美国政府投资后发布的首份季度报告,营收与净利润均超出市场预期,净利润达41亿美元,相较去年同期的166亿美元净亏损实现显著反转。消息公布后,英特尔美股盘后股价飙升约7.7%,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已超过90%。

英特尔Q3财报:终于扭亏为盈 净利润41亿美元

投资者目前在密切关注的是英特尔的代工业务,这一部门不仅为英特尔自身,也为其他公司生产芯片。该部门预计需要约1000亿美元的资本投入,但至今仍未拿下重量级客户。英特尔的CEO也表示,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改进英特尔的产品线、削减成本,并为公司的代工业务吸引更多客户。

有专家从宏观角度分析认为,此次英特尔财报表现亮眼不是因为自身的竞争力变强,而是得益于人工智能热潮的大环境。尽管英特尔的CPU芯片,也就是中央处理器,并非AI训练的核心,但AI热潮带动了数据中心的整体扩容。图形处理器,也就是GPU的算力集群仍然需要CPU服务器协调与支撑,因此带动了传统服务器需求同步上升。

从供应端来看,英特尔的核心制程节点却暴露出产能瓶颈。公司首席财务官David Zinsner表示,Intel 10与Intel
7节点产能紧张,已影响到服务器与客户端处理器的交付,造成市场上“量价齐升”的现象。

目前,Intel
7工艺主要用于生产第13代与第14代酷睿处理器,以及第四、第五代至强芯片,并为即将推出的第六代至强提供I/O模块。随着游戏PC市场对13/14代酷睿需求高涨,英特尔在消费级与企业级产品间的产能分配面临冲突。位于俄勒冈州和亚利桑那州的晶圆厂均已满负荷运转,Raptor
Lake处理器价格自9月以来上涨约10%。为缓解供需压力,英特尔已调整生产优先级,将数据中心产品置于首位,其次为游戏市场,而传统PC处理器产量被逐步压缩。

尽管如此,市场仍看好英特尔的复苏前景。自美国政府以约90亿美元拨款换取公司约10%股权后,英伟达也宣布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,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。业内专家认为,英特尔的挑战依然在于如何通过削减成本、优化产品线并扩大代工客户群,在AI驱动的竞争格局中重新巩固其行业地位。

0

评论0

请先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