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,《扬子晚报》发布官方声明,为其2025年4月7日刊发的报道《争议指示牌道歉后网友仍不买账,〈鸣潮〉官号遭众多留言批评》正式道歉。声明承认该报道存在不当表述和事实性偏差,对游戏《鸣潮》开发商库洛公司造成负面影响,并向公司、玩家及读者致歉。目前相关报道已从该报微博平台删除。让我们来看看具体发生了什么吧!
本次事件起源于2025年4月初,《鸣潮》在韩国线下活动中放置的指示牌引发争议。该告示以中、英、韩三语标注”请谅解。今天只有韩国人可以入场”,其中中文文字被刻意放大居中,英文和韩文则较小。此设计被国内玩家解读为针对中国玩家的歧视性提示,尤其结合”仅限韩国人入场”的表述,激发出”中国人禁止入内”的负面联想。
之后争议进一步发酵,《鸣潮》多次推出”韩国漫展限定周边”,导致国内玩家需高价代购,被批”内外运营双标”。尽管《鸣潮》官方在4月4日迅速道歉,称指示牌由韩国合作方三星Galaxy Store团队(FERTILE RAINS)未经审核擅自设置,但玩家认为声明推卸责任,未直面自身监管失职。
而扬子晚报在4月7日报道被指加剧矛盾,该报道标题及内容强调”网友不买账””批评声居多”,被质疑放大负面情绪;其发起的微博投票仅设”不接受道歉”和”必须严格处理”两个选项,缺乏中立选择,遭批煽动对立。事件期间该报密集发布十余条相关动态并主持多个热搜话题,引发”借热点博流量”的质疑。
2025年5月8日,库洛公司以”网络侵权责任纠纷”为由向广州互联网法院起诉扬子晚报,主张报道失实损害商誉。历经四轮诉讼后,扬子晚报最终于2025年7月21日发布道歉声明。
此次事件折射出玩家对国产游戏内外运营差异的长期不满,同时凸显媒体在敏感事件中平衡报道的重要性。尽管法律维权成功,但争议已对《鸣潮》品牌形象造成持久影响。
你们对此怎么看呢,欢迎来评论区讨论。
评论0